母亲私拆档案袋致女儿崩溃大哭档案管理也该与时俱进了

发布时间: 2024-03-24 11:40:13 作者: 行业动态


  这段发生在某餐饮店内的监控显示,一女孩发现桌上的档案袋封条被撕开后,朝着屋内的母亲大声吼叫。女孩说档案袋封条不能拆,“打开就不行了”,母亲则委屈地表明了自己不知道。

  后续据新闻媒体报道,这位母亲在采访中表示,目前正在想办法补救。她把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原本是想吐槽下“大小姐”的急脾气,没想到反倒成了网友教育的对象。

  说句实话,我一直对档案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一个小小的黄色牛皮纸袋子,看着很普通摸着也不厚,里边都装了些啥?我从小到大的成绩单,还有奖惩记录吗?这玩意儿真能决定我的命运吗?

  相关词条冲上热搜后,不少网友、各路专业技术人员出面科普档案袋的重要性,称档案袋内包含有大量保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职业经历和教育经历,入党入团的材料,体制内单位各项鉴定、考察考核报告,包括个人所受奖励和处分。有些档案里还有高考成绩和高考填报志愿书、毕业时的派遣证、入职时的体检材料等。

  根据人社部相关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招考、聘用、招用流动人员时,可参考档案中的劳动合同、企业录用手续等材料及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认定参加上班时间和工作年限。档案管理服务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指导、督促企业和个人及时将上述材料收集归档。

  在机关事业单位,员工要评职称,职称与工作福利直接挂钩,也与工龄挂钩,如果你在某个期间的劳动合同没有进入档案,就等于你没有工作记录,也就没有工龄。

  对于考公人员来说,档案也至关重要。应聘单位要看你档案袋里有没有“黑历史”。没有人事档案,就没法过政审一关,也就当不了公务员。

  我的一个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在省城找了个工作,跟我和另一位同学同租一套房。他一边上着班,一边在备考老家的公务员。上了几个月班后,他成功上岸了老家公务员,从原公司离职后去人才市场拿回个人档案袋,准备邮寄回老家的单位。

  他通过某快递公司邮出后,好些天过后发现快递没动静,打电话询问后才得知,收他快递的站点快递小哥都罢工跑路了!急得他四处打电话看怎么能补救,好在几经波折后,他在站点堆积如山的待发快递中找回了档案袋。

  的确,如果你没有入党,又不在体制内工作,档案里其实只有薄薄几张纸。很多企业对于个人隐私信息都是电子化存档,不会往档案袋里放东西,新人入职时,也不要求个人携带档案转递。

  但理解之余,对档案之复杂和神秘,在现代社会扮演的角色,很多人多少有点疑惑。

  个人档案作为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在特定时代发挥了它的作用。尤其在七八十年代,档案不仅是一个人履历的记录,也是其政治生涯的体现。那个时代有个特点——几乎所有单位都是公有制单位。要进单位工作,或者要在各单位之间流动,首先要过的关就是“政审”。如果档案里有黑材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公有制单位向你关上了大门。此外,那时个人结婚,生孩子,都需要档案所在单位开证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环境的变化,档案原先的功能逐步在退化,主要为就业服务,更多演变为“职业诚信记录”,成为新单位了解个人的一种渠道。但其存在的重要性屡屡被质疑:

  现在如今很多东西都已经电子化,一张身份证就能查清大部分个人隐私信息,还在“坚守”纸质化的个人档案,是否也该与时俱进了?

  毕竟,再怎么向公众科普档案袋的重要性,仍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或被人私拆、或遗失,而补救和补办的措施又很不方便,这与它的重要性实在是不相符。

  而且,若说方便公司了解新人,现在有专门的背调公司,档案在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

  更重要的是,档案大部分时间自己是看不到的,都是由有关部门进行托管。档案里会有什么污点,自己也不一定会知道。如果单位将一些错误、不正确的评价放进档案,导致个人求职受挫,而他本人又无从知晓,那岂不是很冤?

  此外,现在很多人毕业之后都将档案寄存在人才市场,因为很多非公有制企业都不会要求接管档案,在企业具体什么表现、有没有跳槽等信息,也就不会体现在档案中。

  所以,在讨论档案有多重要的同时,是否也该考虑,用更便捷的方式来替代档案的现有功能,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应该不难做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开云体育官网 微信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