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商法专业本科毕业生,苏正民的毕业论文,写了2.5万余字,其间称谢部分有
他在称谢中回忆了自己,虽“高低高低”,但“充溢亮光和期望”的肄业之路,并点名称谢65人,发到朋友圈后,收成了超300个赞,手机一屏都看不完……
该校巢容华副教授介绍,法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正文字数为1.2万字左右,称谢部分字数不做要求,从教20余年,她读过许多学生的论文称谢,苏正民的论文称谢令她形象深入。
苏正民的老家,坐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一个小山村,1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他因家庭贫穷而停学。
苏正民停学后,当地政府为他办理了低保,供给助学金让他得以重返校园,2017年,经过预科招生方案,他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211大学的学生,大学期间,苏正民获得了,免息助学借款、国家助学金等,一系列方针帮扶,大二那年冬季远在北京出差的赵晓教师知道苏正民一向盖着一床薄被子,就给他买了一床厚棉被,正是许多像赵晓教师相同的恩师和好心人,毫无保留地给予他家人般的温暖与协助,让他的大学生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各类自愿服务,将从前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母亲一向跟我说,他人给一碗饭,要回馈一袋米。”
作为2022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大学4年里,苏正民献血32次,参加了中华骨髓库,签署了器官遗体捐赠协议。
2019年,为给贫穷孩子筹措膏火,他建议“凉山阿依助学方案”,召唤同学们“每天节约1元钱”,现在,已有180名同学参加筹措的资金现已赞助了66名学生,其间2人已考入大学。
2020年,在校园协助下,“苏正民自愿服务队”正式建立,他每年安排夏令营、冬令营,去大凉山教孩子们歌唱、画画、打球,给他们讲大学里的故事,“许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咱们想把丰厚的国际展示给他们,让他们有决心走出去。”
本年,行将本科毕业的正民,报名参加了校园的研究生支教团。8月底,他将赴凉山进行支教,一年后再回校读研,“期望用我的阅历让孩子们知道,读书真的有用,真的能够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