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供暖后,暖气漏水成为家庭中让人颇为头疼的意外事件,北京市工商局也发布“水暖器材类商品消费提示”称,散热器漏水、生锈等是此类商品投诉最多的问题。除了需要尽可能地缩小损失范围外,最难处理的恐怕是因此而带来的纠纷。那么,若发生暖气大面积漏水,到底该怎么去办?如何将损失控制到最低?又怎样避免纠纷?请看专家建议。
一旦暖气发生漏水,首先要确定漏水原因。据业内人士介绍,暖气漏水主要有两大原因。先看是否是暖气产品本身发生漏水,如管壁、片头等,管壁和片头处容易被腐蚀而发生漏水。“这一方面取决于暖气厂家的防腐工艺处理技术,另一方面也与供暖小区的水质有关系。”据了解,国家对散热器使用水质有明确规定,但不同供暖系统的执行情况不同,如果没有执行规定,也轻易造成暖气发生漏水事故。
若并非暖气产品本身,则可能是安装导致的漏水。这种情况,漏水部位大多在暖气的管道位置和各种连接点,包括管材连接点、跑风、丝堵等。其实,暖气的安装很重要,辅料往往影响散热器后期的质量。一些看得见的部件如阀门、管道等质量良莠不齐,质量不好,很可能会引起漏水事故。在隐蔽工程改造暖气管道的过程中,如果没考虑管道的相容性,也容易出事故。如果产品、配件和安装全部选择的是暖气厂家,责任很好认定,但暖气系统非暖气厂家授权的队伍安装,相关责任则需区别对待。“如果安装队伍对暖气进行了改造,漏水点发生在改造部位,就是安装队伍的责任。”北京森德暖通技术服务部经理王俊生说。
不过,北京市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赵钢介绍,如果暖气产品本身某些质量指标未达到,非常容易造成安装队伍出现野蛮安装,也会留存漏水隐患。举例来说,暖气产品的质量指标“螺纹精度”不合格,非常容易造成暖气在安装过程中拧不进去,某些工人强行安装后,即使当时没事,时间一久则容易漏水。
鉴于专业安装对于暖气最终的呈现质量影响很大,王俊生建议慎重选择暖气安装队伍。据其介绍,专业安装公司的工人才有水暖工职业证书,消费者到代理点买散热器,能查看商家有无厂家的授权安装资质,而从配件的一些细节中,消费者可以感觉出商家是否专业。
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相关暖气厂家表示,大部分暖气漏水事故责任比较好认定,“产品漏水的就是产品问题,安装导致的就是安装方担责”。据其介绍,目前北京的散热器产品大多质保5年,对于零售消费者,如果产品仍在质保期内,由于暖气产品本身发生的漏水,不管什么问题造成的,大多数暖气厂家都会直接更换,并按照合同规定来赔偿相应损失。而群发性的暖气在质保期内漏水,厂家一般会对小区水质、供暖系统来进行核查,推算实际漏水原因。“大部分漏水是由腐蚀造成的,产品本身有质量上的问题导致的漏水大多在第一次供暖时就能发现。”王俊生说。
业内人士指出,认定责任似乎还不是漏水事故中最难的部分,最容易产生的纠纷在于消费者与责任方无法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若发生暖气大规模漏水,消费者经常面临的是地板、墙面涂料、壁纸、家具等被泡,门套开裂、踢脚线发胀等也是常见的现象。消费者不仅面临财产受损,还要承担后期的修复工作。在不少的案例中,更有楼下邻居也受牵连的。
据介绍,目前行业通用的方法是找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来对损失做评估,评估家具产品的折旧费、产品修复的费用等,如果双方仍无法达成统一,只能寻求法律方式解决。目前不少暖气企业投入了巨额保险,如产品质量保证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等,若发生漏水问题后,暖气厂家会要求保险公司来定损。
不过,这种保险是企业降低自身风险的一种做法,与消费者利益关系不大。商家是否投保与消费者维权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把赔偿责任推到保险公司身上。消费者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是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导致的漏水,暖气商家才是责任主体。消费者对于理赔金额不认可的,业内人士建议不要在损失确认书上签字,一旦签字再反悔就比较麻烦。
一旦出现漏水情况,为避免后期纠纷的产生,消费者要注意正确地留存证据。据了解,不少事后寻求法律帮助的消费的人都提到漏水时着急抢修和消除损失,基本没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导致在维权时比较被动。
如果厂家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同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仕平表示,这样的一种情况要注意留存事故原因及现场情况两方面的证据。假如慢慢的出现跑水,就要对发生的原因作图片证据,现场留存证据的同时还可以找物业为当时情况作证。还要确保证据用电话、快递、邮件等各种方式告知厂家,而这一过程也要留存证据。随后,消费者就能要求厂家对损失进行赔偿,如果对损失存在争议,也可请第三方来进行鉴定定损。
不过,王仕平提醒,根据法律规定,双方都有不让损失逐步扩大的责任。“比如漏水,业主应该积极排水、做开窗通风等处理,不能任由损失扩大。”所以若发生事故,消费者应在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积极处理。
其次,如果漏水殃及邻居,还要考虑到连带的赔偿相应的责任。王仕平表示,根据法律规定,楼下住户有两种途径追讨损失,可以直接找到造成损失的业主;如果漏水由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导致的,也可以直接向厂家追讨。不过专业技术人员表示,很多人会选择向楼上业主追讨,然后楼上业主再向厂家索赔,这样做楼下业主会省事很多。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家庭装修在漏水事件中受损的消费者来说,仅要求赔偿金并不明智。墙漆、壁纸、家具、木门、地板等被泡后的修复工作较为繁琐,也比较难估算出具体的价格,消费者能要求厂家选择双方都认可的装修公司来将装修恢复原状,具体费用由厂家和施工方来定,消费者只负责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