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教案
发布日期: 2023-08-26
作者: 案例展示

  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原部长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教师讲述: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在全方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其导致得结果,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识自己行为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不违法。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2.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一样角色,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三种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所受处罚,了解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类别及其特点;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对相关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帮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及其必然受到的处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2.分组对三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这些行为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触犯了何种法律?怎么样才可以解决问题?

  提示: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

  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3.分享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学生是怎么样看待的?(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分为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行政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违宪行为。

  活动二:认识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与法律责任(承接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展示表格)

  教师总结: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和行政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选取的三个案例中的情形都是中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或可能遇到的。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详细的细节内容,使学生对治安管理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由进一步认识,认识其危害性,并在生活中加强防范。

  提示:三个案例分别对应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三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镜头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镜头三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属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教师强调: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不是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

  教师补充:《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二)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三)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四)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轻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教师总结: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教师讲述: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接着来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损失等违约责任。”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能要求赔偿损失。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犯权利的行为的,应该依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相应的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这三则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了行政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和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呢?

  教师总结:(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犯权利的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本节课我们不难发现了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和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本节课学习法不可违,在了解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种类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身边的行政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和民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法律名词较多,通过作比较、分析案例等方式来进行区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可以在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为了解各类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表现作好铺垫。